第两百八十六章-《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第(3/3)页

    不同于其他新生品牌,需要大费周章的进行品牌宣传与建设。

    前期刚成立的蔚小理基本都是这个思路,通过各种“惊人”言论来博眼球,其实都是出于营销考虑。

    小米不一样,它本身就有强大的粉丝基础,有媒体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小米一共有四千万粉丝,并且都是性价比的忠实拥护者,能够形成自传播效应。

    此外,小米也不需要刻意进行品牌建设,其在手机领域积累的亲民实用的品牌形象会直接复制到小米汽车身上,在用户心目中,小米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

    在渠道建设上,小米拥有一万家小米之家。有消息称,依托于此,小米已经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线下零售商业模型,可以实现对小米之家数字化及标准化的管理。这一点可以参考华为严选的运营模式。

    这能让小米最大化的节约成本。

    毫无疑问,小米在手机领域积累的优势一定会反哺小米汽车。

    吉利,蔚来纷纷进军手机,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智能座舱体验,小米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二者之间必然会打通。未来不排除小米专门针对自身汽车提供车机定制版手机,用户可以通过一键切换,切换到车机模式,包括操作系统,ui,app等都针对车机进行全新设计。

    小米首款车型交付的时间节点是2025年,这刚好是自动驾驶落地元年。小米在智能座舱方面可以通过手机的优势进行互补,但在自动驾驶层面,小米规划编制五百人规模,但媒体透露,其实际规模才刚刚过半。

    小鹏,蔚来,理想的自动驾驶研发人员分别是1000、800、500的量级,相较而言,小米还要加速快跑才行。

    小米也采取了企业扩张惯用的套路:收购。此前有消息称,小米5亿美元收购了深动科技公司,后者是一家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当然,即便如此,自动驾驶还包含数据收集,算法训练等,小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是小米在手机领域一贯的“堆料”策略,会完美复制到汽车领域。

    2025年交付,对小米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节点。届时,电动化技术会相当成熟,这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小米的性价比策略。

    比如续航直接干到800km以上,以小米15万别的定位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数据,通过ctc技术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在高压平台上,小米估计会直接上800v高压系统;快充方面,小米投资了蜂巢能源,后者在去年宣布了2023年可实现20-80%    soc快充时间10分钟技术,也让小米的快充技术充满了期待。

    另外,在电池使用上,纯固态电池不太可能在2025年之前达到规模化量产,但半固态电池还是值得期待的。

    还有智能座舱,毕竟新晨科技参与了进去,众所周知,新晨科技智能最为牛逼,所以这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地方,小米手机和汽车的融合可以顺着华为的发展路径做一些预测,小米可以打通手机与车机的连接通道,小爱同学,智能家居都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甚至粉丝猜测有没有一种可能,手机可以直接调用车机的摄像头,这些非常值得期待。

    至于自动驾驶,可以从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来看。

    感知层,如果不出意外,小米采用目前国内车企主流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的感知融合方案。

    小米本身也投资了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并且现在小鹏p5的20万级别的车型目前已经上车了激光雷达,等2025年,激光雷达的规模化量产会更进一步。

    而又在决策层,小米采用供应商的整合方案,供应商的芯片,计算平台,算法等。

    甚至还有包括通过电子电气架构供应商进入域控制器时代!


    第(3/3)页